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社会救助
分享到:
兜底保障惠民生 ——我市“五个一批”脱贫攻坚综述之五
  • 发布时间: 2018-01-24 10:33
  • 来源: 邵阳市民政局
  • 访问量:
  • 字体【      】

“老王,最近身体怎么样?还需要什么帮助么?”1月12日一大早,大祥区板桥乡民政办工作人员就来到王中林家走访了解情况。

老王患尿毒症,妻子、儿子患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帮助老王一家渡过难关,市、区、乡民政部门想了不少办法。2017年6月通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王中林一家被评定为社会保障兜底贫困户。

“我每个星期要透析三次,每年需花医药费7万余元,2017年已报销5.9万元。加上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看病吃药自负的费用只占较小一部分了。感谢党委政府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老王说。

织牢贫困“兜底网”

“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群众,有生产条件的群众我们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对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的条件没有脱贫可能性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市民政局局长刘得正介绍说。

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发《邵阳市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实施方案》,确定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和范围,实施特困供养兜底一批、农村低保兜底一批、医疗保障兜底一批、临时救助兜底一批、财政专项兜底一批,要求各县市区严明工作纪律,严禁弄虚作假,并将2017年农村低保和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工作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范围,确保公平、公正。

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分类重点保障和动态管理,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努力做好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实现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将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贫困家庭全部纳入社会兜底脱贫保障范围。同时积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推进贫困群众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确保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

撑起健康“保护伞”

据了解,我市很多贫困户都是因病返贫。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对于生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人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目前我市正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特别是贫困边远乡(镇)、村(居)卫生室建设,逐步实现每个贫困乡(镇)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居)卫生室配备合格医务人员,配齐医疗设备和药品,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乡(镇),防止小病拖成大病,确保贫困群众出院后依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方式予以报销。

北塔区陈家桥乡72岁老人廖墩华因肢体残疾,现在身患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腰椎盘突出等病。“冬天来了,身体有点吃不消,这两天我准备去乡卫生院住几天院。”老廖与老伴喻爱莲商量着。“慢性病虽然给我带来了很多痛苦,但只要去卫生院住几天,病痛就会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这都得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廖墩华如是说。

打造阳光“软环境”

双清区火车站乡杨柳村村部低保永久公示墙前,张贴公示的13户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和农村低保户姓名、家庭住址、举报电话等信息格外醒目。“永久性公示,就是要长期接受群众监督。”该乡民政办负责人介绍,公示上墙已近半年,但字迹清楚如初。

公示上墙只不过是社会保障兜底和低保评定“流水线”的一部分。去年上半年以来,我市规范社会保障和农村低保评审程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优化评定“软环境”,着力打造“阳光低保”。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兜底保障组,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抽调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精干力量,集中时间、集中办公,专门负责认定清理整顿的协调调度工作。

随着《邵阳市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方案的出台,各县市区迅速列出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形成“市协调督促、县负总责、乡镇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责任制,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压实。其中县级人民政府责任清单共21项、乡镇人民政府责任清单共18项、村(居)委会责任清单共6项。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农村低保保障对象7.22万户12.83万人,其中兜底保障对象1.24万户2.73万人。工作力度之大,清理人数之多前所未有,“人情保”、“错保”全面杜绝,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尹振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民政局

联系电话:0739-5324192